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

bash 常用指令

ulimit

轉自yahoo john-klee

參數 | 功能

-a | 顯示當前資源限制設定
-c 區塊數 | 核心資料轉存core 檔案的上限, 單位為區塊
-d 區塊數 | 程式資料區段大小 (data segment) 的上限, 單位為 KB.
-f 檔案大小 | 設定 shell 建立檔案大小的上限
-H | 設定硬性限制 (hard limit)
-l 記憶體大小 | 設定可鎖定記憶體的上限
-m 記憶體大小 | 設定常駐程式上限
-n 檔案數 | 檔案數的上限
-p 緩衝區大小 | 設定管道緩衝區 (pipe buffer) 的大小
-s 堆疊大小 | 設定堆疊的上限
-S | 設定軟性限制
-t CPU 時間 | 占用CPU 時間的上限 (單位 : 秒)
-u 程序數目 | 單一使用者可執行程數的最大數目
-v 虛擬記憶體 | shell 可使用的虛擬記憶體最大上限



執行範例 :
* 顯示當前系統資源使用限制 :
max@client:/root/test2> ulimit -a
core file size (blocks, -c) 0
data seg size (kbytes, -d) unlimited
file size (blocks, -f) unlimited
pending signals (-i) 4096
max locked memory (kbytes, -l) 32
max memory size (kbytes, -m) unlimited
open files (-n) 1024
pipe size (512 bytes, -p) 8
POSIX message queues (bytes, -q) 819200
stack size (kbytes, -s) 8192
cpu time (seconds, -t) unlimited
max user processes (-u) 4096 <使用者最大可使用程序數量>
virtual memory (kbytes, -v) unlimited
file locks (-x) unlimited


* 設定每個使用者所能啟動的程序數為 500 個 :
max@client:/root/test2> ulimit -u 500
max@client:/root/test2> ulimit -a | grep "max user processes"
max user processes (-u) 500

補充說明 :
@. ulimit 是 bash 內建的指令, 透過此一指令, 我們可以輕鬆的管控系統資源.

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

linux 校時 建立時間03/03

ntpdate [server address or ip]
#從提供校時的時間伺服器進行網路比對

目前常使用 time.stdtime.gov.tw


如果time server 無法校時
就打查號台

date
#查看當前時間

date -s "hh:mm:ss"
#設定時間為 hh點mm分ss秒

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

新學會的指令 2010/Jun/06 建立

nohup [路徑/檔案]
#在主機上永遠執行檔案or Process,尾巴加上& 代表是背景執行,沒加的話會在終端機頁面跑


--刪除資料庫--
DELETE FROM `CUST_DAILY` WHERE `CD_OP_DATE` <'2009-12-07'

DELETE FROM `ORDER_HOLD_HISTORY` WHERE `OM_OP_DATE` <'2009-12-07'

DELETE FROM `ORDER_MSTR` WHERE `OM_OP_DATE` <'2009-12-07'

DELETE FROM `PROD_DAILY` WHERE `PD_OP_DATE` < '2009-12-07'

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

Linux Windows XP 雙系統安裝 個人心得

準備如下:

主機配備

SATA 120G HD*1 Slaver
SATAII 1T HD*1 Master
DVD±RW combo*1


OS 光碟

BB XP 2006/10 Sp2


Linux Fedora 12 Live-CD i686
Linux Ubuntu 9.04 Desktop-i386


初始目標:Win XP + Linux Fedora 12

漫長的開始...

第一次:

兩顆硬碟清空,

先以BBXP進行磁碟分割成以下狀態

1TB:C:200G D:200G E:5xxG
120g:F:40 G:40 H:38

C格式化成NTFS並安裝,其他完全不做格式化動作,
(等windows安裝完成以後再快速格式化Master上面的D跟E成NTFS,Fedora12已支援此格式,作為交換磁區)

在120G上安裝Fedora 12,/在F /boot在G swap在H,

結果:Fedora 12吃掉MBR,Win資料毀損。

--

第二次:

C重複上面動作,

120G切割為50G、40G、5G、25G後安裝Fedora12,
50為/ 40為/boot 5為swap 皆為ex4格式

結果:Fedora 12 一樣吃掉MBR,Win資料毀損

--

第三次:

重複第二次所有動作,突然想起BBXP的DVD光碟裡面有Spfdisk,

安裝完Fedora12後用BBXP光碟片建立選單,

Windows XP選單建立成功,Fedora12選單顯示無法啟動。

結果:開機後兩個作業系統都進不去。 (幹,到此時花了四個小時)

--

第四次:

兩顆硬碟全清空,

先安裝Fedora 12,50G的/,4XG的/home,5G的swap,
在1TB上面,用BBXP割200G+200G+5XXG,並安裝。
使用Spfdisk安裝開機選單。

結果:開機選單能執行Fedora12,Win XP無法登入。

--

第五次 (六小時)

直接以第四次的磁碟分割,重新安裝Win XP在1TB硬碟的200G槽,

剩下的200G跟5XXG仍然沒格式化過,

接著放入Ubuntu Desktop光碟,重開機後偵測到Fedora的系統與硬碟,

直接取代Fedora的系統,並且把開機loader安裝到40G的硬碟區裡面。

使用Spfdisk 建立開機選單時,成功抓到windows 與 Ubuntu的loader。

結果:成功建立雙系統。

/////
進入開機選單直接選擇XP的話,會直接進入Win XP,

開機選單選Ubuntu的話,會進入Ubuntu的開機選單,

可以在裡面選擇Ubuntu的安全模式或正常啟動,也有多一個登入Win XP的選項。

--

最終使用感想:

難怪這麼多人愛用Ubuntu...

對我這新手來說,Fedora 12 雖然漂亮,

不過介面上沒這麼Friendly,光是想找個mp3 code就要花上兩個小時...

Ubuntu好裝,mp3 code的搜尋也方便,

不過因為是9.04版本,目前除非9.10穩定了不然不會想跳槽...

可惡,要不是我爸媽一定要玩新接龍,又嫌freecell不夠好看(!?),我才不裝XP...

目前熟悉的基礎指令 2010/Jun/05 建立

2010/Jun/05 第三個禮拜 =..=

cd [~] [/] [..]
# change dir 更換目錄,~是/root,/是根,.. 是上兩個來源

locate [target]
#查目標,檔案或資料夾

mkdir [portfolio (director)]
#make dir,建立資料夾

mvdir [portfolio (director)]
#remove dri,資料夾刪除

mail (CentOs)
#CentOs的log檔分析程式的指令 可以看到主機上跑了啥東西

rm [file]
#刪除檔案

cp [file] [dir]
#複製檔案到dir 用-C來指向到目錄中的資料夾

tar -zvxf [file] [dir]
#解壓檔案到dir
tar -zvcf [file] [dir]
#壓縮檔案到dir

ls
#list,看目前的資料夾裡面有什麼東西

wget [網址]
#抓檔案

history
#看目前執行了哪些指令

yum install [program]
#yum是安裝套件的script,接上install後跟需要的程式名就會自動安裝
不過software跟program 要自己找比較保險

su & sudo
#在其他的使用者帳號下如果要切換到root的權限時使用

clear
#在windows client端裡面是個屁,
但在linux comand line裡面用可以清空當前螢幕

--
下午新增

rm
#刪除 搭配 -i 使用,在刪除前會多問你一次,可以稍微冷靜一下要不要刪除。
若搭配 -rf 使用,可以刪除整個資料夾,目前的問題是每個檔案要刪除前都要按y來確定,很煩。

ps aux
#看看目前有哪些東西在跑

sh
#執行script用的指令 通常是 sh [filename].sh start